语体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61页(1436字)

以语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语体”一词,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语体”与“语言风格”的内涵、外延相等,其区别是,“语言风格”用以指最上层风格的概念,是个人、语体、时代、表现等各类语言风格的种概念;而“语体”专指语言风格中的功能风格类型,是前者的一个属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语体”就是指“文体”。

较多学者则认为,“语体”、“文体”是属于不同科学范畴的概念,前者专指“语言功能风格”,后者一般只包括书面文章。

并将“语体”定义为:“全民语言因交际题旨和情景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体式。”语体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材料的功能分化。

法国语言学家C·巴依是语体学的先驱。他最早提出建立一门摆脱美学的、旨在描写语言的语体学,先后出版《语体学概论》(1905)和《法语语体学》(1909)等着述。

初步对语体学的任务、对象、方法以及语体的一些范畴作了探讨。

后经J·鲁索、格列梭和斯比扎等学者的补充和发展,语体学逐步完善起来。20世纪中叶以后,语体学已采用精密的方法分析具体语段的语体特点,即分别从话语平面和表述平面来研究。话语平面就是包括词语、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平面、以及确定单位范围的各种区分——从语音、语义的区别性特征直到整个语段;表述平面指的是在连续话语的参加者(讲者、听者和话语涉及者)之间被确认的关系的平面。

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语言学家在20世纪初建立了功能语体学。功能语体学认为,某个语言集团中的成员是在不同的交际领域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独特的方法使用语言。由于不同的交际领域,各自产生了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形成了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功能语体学研究和描写语体体系,探索语体体系内部的组织规律,确定划分语体的标准等等。在我国,作为语言学范畴的语体研究,一般认为是50年代中期开始的。60年代中期前,属语体学研究的初创阶段,主要着眼于对语体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一般介绍,受苏联修辞理论、风格理论的影响较深。

70年代末至今,属语体学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的规模、领域扩大。1985年6月,全国第1次“语体学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语体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语体学的对象、任务;语体的性质、概念。如对语体的概念就可从多角度探讨,或从题旨情境的制约作用和语言运用特点综合(体系)的角度,或从语言的言语变体的角度,或从与文体、风格比较的角度。(2)语体形成问题。一般认为人类社会交际多方面的需要为语体形成和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语言材料、表现手段在功能上的分化是语体存在的物质基础。

要探讨的问题有:社会语体功能领域的合理划分语言内,外部因素形成中的不同作用,语言材料功能分化的状况等:(3)语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有的学者提出语体风格的研究方法是:无形分析与有形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4)语体的分类问题。这是语体研究的一个“热”点。

讨论的焦点则集中在分类的标准(依据)上。国内外曾采用过的标准大致有:文体(体裁)标准;语言形式标准;风格标准;交际功能标准等。

。【阅读书目】:

《语体论》,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等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语言风格学 下一篇:方言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