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67页(1536字)

以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文心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文心雕龙》由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所撰。书成于齐末。全书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论述了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想象、构思、布局、剪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学和时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才能和作品表现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着重抨击当时片面追求形式的文风。主张文学要有社会政治内容;文质应该并重,而质尤为主要。

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批评理论推向更高的阶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杰出的着作。《文心雕龙》本身才37000多字,目前研究它的论着已达一二千万字。

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1)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文心雕龙》产生于玄、佛思潮泛滥的齐梁之际。作者刘勰又长期与佛学打交道,写过一些佛学文章,晚年出家为僧。《文心雕龙》的哲学倾向是唯心还是唯物,这部着作的理论核心《原道》中的“道”是儒家还是佛家之“道”,成了中心议题。

(2)《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结构。有的论着认为,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以“衔华佩实”为核心,以研究物、情、言的相互关系为总纲组成的。前者集中体现在上半部文体论,后者则贯穿于下半部创作论和批评论。最后一篇《序志》为全书序言。有的论者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而非理论着作。其中,前5篇为全书总纲,5篇中又以前3篇为一组,主旨在表达自己对创作的全面要求;后两篇则体现了他重视文彩、风骚结合的通变思想。

(3)《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见解。包括刘勰的文学观、文学革新观、自然观、文质观、奇正论、神思论、风骨论、才学论、情志论、隐秀论、作家论、文学史观、民间文学观、欣赏论、声律论、知音论以及对偶理论等。

(4)刘勰的身世和思想发展。

刘氏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梁书》和《南史》中的本传,极为简略,因而探讨的问题有很多。

(5)《文心雕龙》的考订、注释和评点。

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隋代就有着录,唐宋时期已有征引,明清之际在注释、校勘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些研究虽有精论妙语,但失之零碎、笼统。直到20世纪初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一书问世,才标志着正式研究的开始。

至50年代,较有影响的着述推范文澜的《文心雕龙》、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

50年代后,研究文章和着述增多,主要有刘绶松《〈文心雕龙〉初探》、杨明照《从〈文心雕龙·原道·序志〉看刘勰的思想》、陆侃如《〈文心雕龙〉论“道”》、王运熙《〈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等全面评述和专题分析的论文;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陆侃如、牟世金的《刘勰论创作》,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等着述。目前英、法、美、日、朝鲜和南洋诸国,部有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

已发展成一门世界性的“显学”。日本广岛文理科大学1950年出版了《文心雕龙索引》,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1952年出版了《文心雕龙通检》。研究《文心雕龙》的现存最早、最珍贵的本子是唐写本残卷,1907年在敦煌发现后被斯坦因劫走,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1983年我国成立了《文心雕龙》学会,出版了《文心雕龙学刊》。齐鲁书社出版了《文心雕龙》的第一部全译本《文心雕龙译注》,以及第一部介绍国外《文心雕龙》研究成果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

【阅读书目】:

《文心雕龙探索》,王运熙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文心雕龙美学》,缪俊杰着,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红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