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30页(644字)

研究人类活动有效性、目的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人类行为学的创始人柯塔尔宾斯基认为,人类活动的一切特性中首要的是有效性,即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因此曾把该学科称作“有效活动科学”;着名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则建议定名为“合理活动科学”。其研究的领域主要是:(1)分析、描述人类活动的一切因素,然后编制出规范的概念,如目标、手段、方法、行动、计划、有效性、成本,以确定“良好劳动”的因素及相互制约的机制;(2)提出人类行为学原则,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活动,避免犯错误,并展示人类历史上遭受各种灾害、打击的教训,以通过错误实例的分类对比,提出进行良好劳动的最佳方案。人类行为学讲求人的素质、劳动的合理组合、领导艺术及信息的沟通,需要多门学科的理论作指导,其中,控制论、信息论尤为重要。

人类活动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迅速、准确地获得足够的信息。

1882年,法国哲学家路易斯·布尔多第一次正式使用人类行为学这一术语。而后,另一位法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厄斯皮纳斯在《论技术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人类行为学研究大纲。波兰学者塔·柯塔尔宾斯基被誉为人类行为学的创始人。他对人类行为学作了全面的论述、概括,特别是他的《论良好劳动》和《有效性与错误》两本书在读者中颇有影响,为人类行为学的发展与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