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书籍:新编中国文史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96页(384字)
指水、火、木、金、土。
原指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尚书大传·洪范》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至东周初,史伯提出“五行”为产生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原素,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性质不同的士金木水火配合能生出万物,性质相同的则不行)”,“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春秋、战国之际,五行说始盛行,但渐蒙上神秘色彩,附会到社会政治上。
五行家将社会政治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以宗教迷信观点来解释社会人事的变化,同时并出现了五行“相生(如谓“木生火,火生土”)相胜(如谓“水胜火,火胜金”)”之说。后来子思、孟轲、邹衍等又加以推衍发展,逐渐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其中虽充满唯心和神秘色彩,但也包含有辩证观念,对古代医学、天文、历数等方面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上一篇:五岳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