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
书籍:新编中国文史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491页(338字)
古代戏曲剧种。
兴起于南北宋之交,盛行于南宋至元末。最早产生于温州,初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戏文”、“南曲”等,后通称“南戏”。南戏曲调,原“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无宫调、节奏,仅人们顺口可歌而已,只在民间流传。
后传至杭州、福建,再至黄河以北。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其最早剧目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南戏剧本,其中《张协状元》作于南宋,为现存中国第一部完备的剧作。今知宋元南戏剧目238本。南戏主要取材于正史、时事、唐人传奇、民间故事、宋金杂剧、佛道故事等。
其宫调和套曲,根据情节发展,灵活运用。角色行当发展为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到明初,四大声腔兴起。
上一篇:完颜宗弼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