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551页(293字)

战国以后一种形兵符。

用于发兵之凭证。魏信陵君使如姬窃符救赵,即此物。初用玉,左右两半,与“牙璋”同。《说文·玉部》:“琥,发兵瑞玉。”亦用铜,取同心之意。《史记·孝文本纪》:“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节。”《后汉书·杜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唐改为铜符,辽同,南宋同古制。

现存虎符,如战国秦“新郪虎符”、汉“安国侯虎符”、“临袁侯虎符”等均为质剂形式;汉“泗水王符”、“长沙太守虎符”、“东莱太守虎符”等均为傅别形式。

秦“阳陵虎符”右书“甲兵之符右在”六字,左书“皇帝左在阳陵”六字,两支合符,方为完整符文,与上两类不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