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728页(235字)

亦作“壎”。

古代吹奏乐器。最早为陶制,故又称“陶埙”。后世质料有陶、石、骨(象牙)数种。有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后世多为平底卵形。除顶端有吹孔外,另有音孔一至五个不等。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7000年。山西万泉县荆村曾出土三个新石器时代的陶埙,一个仅有吹孔,另两个除吹孔外,尚有一二个音孔。

晋王嘉《拾遗记》说庖牺“灼土为埙”,也说明其历史之久远。参阅《通典·乐四》。

上一篇:骆宾王文集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