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791页(550字)

又称“诸般品调”、“弹词”。

宋金元民间说唱艺术。起于北宋

吸收唐宋以来大曲、词调、缠令、缠达、唱赚和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按其声律高低缓急,分为不同宫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缀成短套,由不同短套联成长篇,短套间夹以说白。由于曲调丰富,长短自如,适合于表现情节曲折复杂的长篇故事,也便于描摹环境,刻画人物心理,加上语言通俗,善设悬念,很受欢迎。比当时流行的唱赚、鼓子词更发展了一步。汴梁(今开封)、临安(今杭州)、燕京(今北京)是流行的中心,到元末衰落。演唱方式是由一人说唱;早期用鼓、板、笛等伴奏,也有以击鼓、拍板击节,以琵琶或筝伴奏的;后逐渐改为弦索乐器伴奏,因此又称“弹词”。诸宫调的文学形式,是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以韵文为主。

韵文是唱词,每段曲词由双曲、双曲带尾声,或连同数曲带尾声,组成一个一个套曲,很少用单曲。诸宫调作家和演唱家,现知仅宋人孔三传、洪惠英,金人董解元,元人王伯成、张五、商正叔、杨立斋等数人。作品仅十几种,保存完整的仅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残缺不全的有金人《刘知远诸宫调》、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现有朱平楚校点《全诸宫调》。

诸宫调对戏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南宋时已用诸宫调唱宋杂剧。元代杂剧亦受诸宫调的影响。

上一篇:诸匠营 下一篇:谈龙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