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宗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6页(554字)

宗教是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在阶级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而无法解脱,就以宗教为精神寄托。以后被剥削阶级利用,使宗教有了欺骗性。但是,尽管如此,现代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典(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佛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却辑集了许多关于圣者言行、道德说教的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等。

如圣经中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传说,关于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论述,关于圣母玛丽亚、基督耶稣、叛徒犹大的故事;佛经中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着作;古兰经中穆罕默德生活和轶事的记载和穆罕默德为传教需要而引述的各种神话、故事、传说。这些宗教文学作品,由于具有翔实的传记性和深刻的训诫意味,具有浓厚的幻想性和鲜明的传奇色彩,而常常被改编为儿童故事,或被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蓝本。

由于宗教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世界上许多民族世世代代笃信宗教,所以,它对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小的影响。安徒生童话名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其它如德国的格林童话,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都有这方面的痕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