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佛教文化辞典

般若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浙江古籍出版社《佛教文化辞典》第12页(348字)

佛学流派。

别称“不真宗”。即以研究“般若”(指智慧,般若流派认为通过它可以达到涅槃彼岸)与宣扬“般若”为目的的中国佛学流派。

其始于东汉末支娄迦谶译大乘空宗经典《般若道行品经》;主张“一切皆空”,强调“任其自然”的处世哲学。

三国时朱士行西行求《放光般若经》,此后般若学更为广传。

至魏晋时,般若思想与主张“无为”的玄学相比附,互相激扬,既以老、庄解佛,也以佛发展老、庄,遂使佛学在中国生根开花,出现了佛学玄学化,玄学佛学化的局面,成为当时甚有影响的社会思想,以致在北朝时形成“六家七宗”的繁荣局面。直至罗什来华,传播树之学,强调“格义”,方使般若学摆脱“徒托空言”的浮华任诞之况,使之走上佛学自身发展的道路,达到义理研究的新高潮,而影响远及隋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