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清小说鉴赏辞典》第778页(1328字)

贾府里的四小姐惜春,是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不详其生母为谁。

小说在描写她出场时说:“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在以后的情节中,她似乎始终给人以幼小的印象,始终处于配角地位,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贾府里的“四春”,有的用重笔(如探春),有的用虚笔(如元春),有的用淡笔(如迎春),有的用简笔(如惜春),这样才有层次感,突出重点。这是小说创作中的一条重要秘诀。

贾惜春和她的两位姊姊迎春和探春一样,生活上都由奶嬷嬷和丫鬟照料,平时不问世事,略读书,受的是封闭式的教育。

但三人中,探春智商较高,迎春和惜春较差。秋爽斋结诗社时,她虽不工诗,也参加诗社,雅号“藕榭”,分派的任务是誊录监场,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

如果对大观园里的旖旎风光没有某种程度的热爱,很难想象她会附庸风雅,去参加这些吟诗作画的活动。可见这位少女的心,最初也是有一定热度的。

但《红楼梦》第5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显然写的是惜春,《红楼梦曲·虚花悟》也作了类似的提示。

人们不禁要问:促使她后来出家为尼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呢?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说:“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惜春与妙玉接近,受妙玉影响较深,但从根本上说,她的孤僻狷介的性格又是触发她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与外人私自传送东西而受到谴责,这时惜春的内心世界来了一次大暴露。她不但不为入画辩解求情,反而顿促或打,或杀,或卖,赶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这就说明惜春已经从怪僻、无知、极端个人主义发展到“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如果说,佛教宣扬“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话,惜春恰恰违背这一佛教真谛,实际上她只图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精神解脱而已。

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

根据判词和《红楼梦曲》的暗示,在后几十回中,她的性格风貌和思想脉络还应该有所发展,而最后促使她投入空门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目睹三位姐姐都没有幸福美满的下场,于是“勘破三春景不长”,走上“了悟”、绝望的道路。据脂砚斋批语说,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凄惨。

她能不能躲过“生关死劫”,求得心理平衡,还得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红楼梦》写贵族家庭没落时众少女的悲剧,都是“一人一面”,绝不雷同。根据惜春的性格和行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安排她一个落发为尼的出路,基本上是合情合理,符合生活逻辑的。茫茫世途,她似乎也别无选择了。

上一篇:贾探春 下一篇:明清小说鉴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