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308页(775字)

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

1936年,中国正处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前夜,为了迎接新的革命斗争形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造就大批抗日的军事干部,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延安。抗大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创办和壮大起来的。开始规模很小,只有3名专职教师,240名学员,后来逐步扩大。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深入敌后办学,规模迅速发展。除总校外,先后成立了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安徽、苏北、山西、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太行、太岳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出各级军政干部20余万,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抗大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讲课作报告,他亲自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抗大提出的校训,后成为抗大的校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中共中央在抗大成立第一期的教学中就确定了“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原则。

中央军委在《关于抗大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教育应当是中心”。抗大的学习内容有列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民运和中国历史等。

教育的中心是政治思想教育,着重提高学员的无产阶级觉悟。抗大以其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在教学工作、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紧密配合下,通过教职员工的努力,从理论上武装了广大学员,从思想上锻炼了广大学员,使他们成为懂政治、懂军事、又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指挥员,在中共军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做出了伟大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