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443页(1022字)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方针。

要求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发扬勤俭节约、不怕艰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腐败作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治国大计,是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早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为了建设新中国,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以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又一再强调,要艰苦奋斗,要勤俭办一切事业。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00页)。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又多次强调要坚持执行这一方针。

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21页)。

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在有关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强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阶段,需要积累大量建设资金,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

“前几年对这个方针讲少了,我们一定要接受这个教训。”我们所说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要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热情和艰苦创业精神,而不是要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重弹“越穷越革命”的老调。贯彻执行这一方针,要求一切企业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要求一切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部队节约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比豪毕,挥霍公款,请客送礼;要求干部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反对以权谋私,搞特殊化,损公肥私、化公为私等;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生产,把生活的改善建立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持家,量入而出,不追求过高的消费。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为社会增加财富,而且可以振奋起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使中国早日富强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