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567页(1192字)

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讲话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眼,总结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现行领导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明确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行改革的重大任务。是中国现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邓小平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造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接着,邓小平着重论述了通过改革领导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他指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1)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为了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今后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基层党组织更要“摆脱日常事物,集中力量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新的形势下,“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2)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下放权力,精减机构。原来政治体制中,“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本来可以很好办。因此,要把中央过分集中的权力放给地方、基层,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的状况。

(3)要建立能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人事制度。“一定要真正把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上来”,否则“要误现代化建设的大事”。为此,要建立和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考核、弹劾、轮换制度,以及离退休、培训等制度,使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4)要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力”,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走向制度化,保障各项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建设。邓小平还详细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不能“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谨慎从事;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适应程度,使改革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稳步前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