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691页(1171字)

春秋末年,由孔子(前551-前479)创立,并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儒”,原是对有知识、有技艺者的通称。儒家学派创立以后,“儒”便成为对信奉孔子学说者的专称;而对崇信孔学的学派,便称为儒家。

在天道观上,儒家主张天命论,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提倡“知天命”,“畏天命”。但对宗教迷信和鬼神祭祀持回避态度,“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认识论上,有二元论倾向,一方面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表现出明显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又强调“学而知之”,主张“多闻”、“多见”。在历史观上,美化并主张恢复古代的典章制度,继承、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统”,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反对以刑杀治国,奉行德刑兼治、以刑辅德的方针,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在道德观上,强调“忠恕”、“中庸”,崇尚仁义、孝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在教育观点上,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等。孔子死后,儒家分裂为八派:子张、子思、颜氏、孟氏(孟子)、漆雕氏、仲良氏、孙氏(荀子)、乐正氏。其中孟子、荀子两派影响最大。特别是孟子一派,宋朝以后被尊为孔子嫡传、儒家正宗。

儒家在先秦虽称显学,为着名学派,但是也仅仅是百家之一,并未超出各家之上。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除极短时期以外,均被统治阶级奉为统治思想,其经典被视为封建统治的最高教条。而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也主要在儒家内部进行。

从董仲舒、韩愈到二程(颢、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唯心主义;从王充、柳宗元刘禹锡到张载、陈亮、叶适、王廷相以至王夫之、戴震等,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

两派对孔子,都各取所需,奉为圣人。五四运动前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批判了儒家学说。

从此,儒家丧失了统治地位。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铲除了封建思想赖以存在的主要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作为封建思想的主要代表的儒家学说及其着作成了重要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封建思想还有严重的影响。

封建家长制的作风,封建特权思想、甚至帝王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各种封建的伦理道德等等与儒家思想影响相关。

必须继承五四运动的反封建传统,继续清除儒家封建思想的影响。当然,对儒家也应有分析的态度,在中国儒家是较早开办教育的,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其中很多应予肯定。

儒家主要代表孔子现在仍被尊为教育家。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渊源上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上一篇:整顿党的作风 下一篇:辩证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