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2页(582字)

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一种不具有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理论。

该词第一次出现于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政治经济学史》一书中。作为理论,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已经出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的西欧,早期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中期以摩莱里和布利为代表,晚期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杰出代表,之后尚有魏特林和卡贝等。

他们的学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其种种罪行,确信必然为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他们都详尽设计未来社会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取消商品货币,人人劳动,计划管理,教育普及,妇女解放,生产率将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并预见未来社会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等。“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第445页)不少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宣传、感化统治阶级和示范试验等和平途径来实现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曾对启发无产阶级的觉悟起过积极作用,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同上,第432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进步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