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财富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4页(2760字)

一个社会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内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商品的自然形式看,“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23·57);从商品的价值形式看,交换价值即“抽象财富”(13·114)。

财富一词,始自古希腊色诺芬。

他最早认为奴隶主拥有的好东西,比如群、谷物、土地等等,对占有者有用就是财富。对此马克思多次肯定指出,古代“拥有羊群这种财富使个人发展为牧人,拥有谷物这种财富使个人发展为农民,等等”(46上·184;另见46上·171,13·123)。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两个对应的财富定义:真正的财富由使用价值构成,虚拟财富即货币(见23·174)。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又明确说过:“物质财富越增加,群众的贫困越严重”(《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版第531页)。

西尼耳也说过:“货币是抽象的财富”(见13·123)。

马克思虽然沿用了前人的概念,但是他却给予了崭新的内容。首先,马克思的财富定义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的。他详细地分析了商品二重形式的辩证关系,从而克服了前人的片面看法。从商品的自然形式看,是物质财富。它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劳动产品,而且包括土地、矿藏、原始森林、河流这些自然物质。

从商品的价值形式看,是抽象财富。“价值是构成资产阶级财富的实质的东西”(26Ⅰ·166)。它包括生产领域执行职能的资本,流通领域的商品和货币,分配领域的利润、工资、地租等等。就物质财富和抽象财富的关系来说,他形象地比作商品的肉体和灵魂,区别显着不能混淆,关系密切不能分割。

肉体是物质基础,离开肉体就没有灵魂。

其次,他反复强调劳动和自然物质结合才能创造物质财富。“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23·57)。这就克服了斯密认为劳动一般是“物质财富或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的片面看法(见13·49)。

他还批判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见24·549)的说法,明确指出:土地和工人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23·553)。他在批判前人错误的基础上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了物质财富来自生产领域的各种特殊形式的具体劳动,抽象财富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最后,他认为在不同的社会里,财富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主要表现为金银、土地、住宅、衣服等等,绝大部分为奴隶主、地主占有,作为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主要表现为商品,绝大部分为资产阶级占有,作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在商品经济中财富具有价值形式。抽象财富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追求货币的致富欲望是个“历史产物”(46上·172)。

它随着财富的增长而扩大,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马克思赋予财富范畴的新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的。而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没有历史的、辩证的观点,也不可能有这些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多次提到财富定义的争论。资本主义初期产生的重商学派不同意使用价值即真正财富的传统看法,却认为“贵金属是唯一的真正的财富”(见25·512)。反对重商主义的重农学派却认为贵金属不是财富,只有纯产品(地租)才是财富。英国古典学派斯密对前人的争论采取调和态度,一时说使用价值是财富,一时说价值是财富。这种二重见解,十九世纪初引起了热烈争论。

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片面强调斯密把财富理解为价值的看法,认为财富与价值成比例,还把知识、技能、德行包括在财富范围内。因为它们替别人服务能赚钱,具有交换价值。

英国古典学派李嘉图又片面强调斯密把财富理解为使用价值的看法,认为财富的大小取决于产品数量的多少,反对萨伊把财富与价值等同的看法。他说,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产品充裕程度,只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后来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一样把财富只限于物质产品,也反对萨伊把财富范围扩大到德行这些非物质产品,因为它们无法计算。他们虽然一致反对萨伊扩大财富范围,但是也有分歧。

首先,马尔萨斯指责李嘉图把财富仅仅理解为产品数量的片面看法,却认为一国的财富部分地取决于产品数量,部分地取决于供求关系和购买力。“财富并不单单由这些因素中的一种因素决定”(见26Ⅲ·52)。其实这里马尔萨斯无非认为财富由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

其次,马尔萨斯还指责李嘉图割裂了财富和价值的联系。

因为衡量财富多少的标准,不是产品数量,而是价值尺度,由货币来计算。

马克思非常重视这场争论,在《资本论》中评述了李嘉图和萨伊的争论,肯定了李嘉图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马克思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写的手稿中,还多次评述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争论。他指出马尔萨斯从供求论出发解释财富,认为它来自让渡利润,虽然是错误的,但他对李嘉图片面地把财富理解为使用价值的指责却是正确的。

因为无论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都代表财富”(26Ⅱ·85)。而且,“李嘉图不理解资产阶级财富的特定性质”(46上·294)。

因为他没有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财富概念,这样他就错误地把资产阶级生产变成单纯为了使用价值;这样就完全不注意流通过程,不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及其主要职能,因而否认经济危机。对此马克思曾经多次批判地指出,这种否认危机的幼稚胡说,“出自李嘉图之口是不相称的”。他忘记了没有一个资本家是为了消费自己的产品而进行生产。如果人们是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生产,“确实没有危机,但是也没有资本主义生产”。

李嘉图把财富本身,把使用价值总量说成是最终目的,而不考虑资本家出卖商品赚钱发财的目的,他抹杀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否认危机。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关系描绘得多么美好呵!”他甚至忘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消费,占有使用价值,“而是占有价值、货币、抽象财富”(26Ⅱ·573-575)。

第一卷指出,“工场手工业分工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它在当时的基础上只能在资本主义的形式中发展起来,——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靠牺牲工人来加强资本(人们把它叫做社会财富,‘国民财富’等等)自行增殖的一种特殊方法。”(23·403)

上一篇:不足价值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