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6页(2675字)

抽象指从现实的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方面的属性、特点、关系等。

具体指思维过程的结果所反映的具体事物的整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等的综合。马克思的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辩证逻辑方法。

黑格尔认为,“逻辑理念的发展是由抽象到具体”(《小逻辑》第200页)。“它从单纯的规定性开始,而后继的总是愈加丰富和愈加具体。因为结果包含它的开端,而开端的过程以新的规定性丰富了结果。……普遍的东西在它的特殊化中……在以后规定的每一阶段,都提高了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它的辩证的前进而丧失什么,丢下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和自己一起,使自身更丰富、更密实。

”(《逻辑学》下卷第549页)这就是说,科学开篇所叙述的东西,还是未发展的东西,因而它是抽象的、简单的,并具有普遍的性质。普遍的性质是事物的基本规定性,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追加新的规定性,使它丰富起来,转化为特殊的、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并越来越接近外部现象。

因此,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过程,同时又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普遍)到特殊、由本质到现象的过程。这种前进进程还是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因为从分析简单的规定性开始,再分析追加的规定性时,并没有抛弃原有的规定性,而是综合在一起,“使自身更丰富、更密实”。也就是说,在这里,“抽象”是指事物的基本规定性,“具体”是指“不同的规定之统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29页)。黑格尔还把“逻辑理念”这样发展比作圆圈。

他说,“科学表现为一个自身旋绕的圆圈,中介把末尾绕回到圆圈的开头;这个圆圈以此而是圆圈中的一个圆圈”(《逻辑学》下卷551页)。

黑格尔关于逻辑理念由抽象到具体发展的学说既是“天才的”又是“荒谬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03页)。它之所以是荒谬的,首先在于黑格尔所讲的“抽象”是“绝对精神”的转化;另一方面,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本来“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46上·38),又被混同于现实事物被创造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3·24)

马克思剥去了黑格尔唯心论所形成的辩证逻辑的神秘外壳,保存了它的合理内核,并把它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面。

《资本论》就是唯物地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是以唯物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的(见辞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现实事物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思维行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复杂到简单、从具体到抽象,也就是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则是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6上·38)。

《资本论》所面临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这是被竞争的假象所掩盖着的总过程,“是一个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深入研究,“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至“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46上·37),即达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它的价值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最后又回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但这个总过程已不是一个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第一卷从分析抽象的商品开始,“在商品的概念中货币如何已经作为自在地存在的东西被表述出来,货币如何转化成资本”(16·233)。资本的本质规定性在直接生产过程,然后在第二卷加上流通过程的新规定,在第三卷加上分配过程进一步的规定,使资本的形式随着资本运动的过程一起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这是资本的基本规定性。在各种形式的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因而可变资本是资本的抽象的、简单的、本质的形式,是资本的起点。

其他各种资本形式只有和可变资本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方成为资本。《资本论》第一卷首先分析了可变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首先转化为可变资本。然后分析与可变资本直接联系的、作为压榨劳动力的手段的生产资料所转化的不变资本。这两者(c和v)合在一起构成生产资本。

《资本论》第二卷又在生产资本的基础上,叙述了产业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变形运动,生产资本采取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它会转化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即转化为流通资本。《资本论》第三卷再在流通资本的基础上,叙述了流通资本如何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并进一步独立化为生息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以及虚拟资本等等)。

资本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之所以由可变资本开始,是因为只有可变资本(被占有的劳动力)才能(占有剩余劳动从而)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也会因资本形式的展开而展开。

当它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量时,它就是本来面目的剩余价值;当它表现为职能资本(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的增量时便转化为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职能资本的增量时又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当其中预付货币资本独立化为生息资本时,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就转化为生息资本的产物(利息),余下的部分则采取企业主收入形式。剩余价值还有一个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部分,这部分价值会因土地所有权转化为地租。可见,利润、平均利润、企业主收入、利息、地租等都是剩余价值这一抽象内容逐步展开的具体表象。

在《资本论》理论的叙述的过程中,不仅对范畴、规律的表述不是僵硬的定义,而是在它们的逻辑形成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展开;并且,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也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们是和劳动、生产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等等范畴各自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溶成一体;反映它们相互联系的各个规律也是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并成为一个有机体系。在《资本论》中,单个范畴的内容只有放在整个范畴体系的联系中,才能被理解和被规定。只有掌握《资本论》的范畴体系才能既深刻又具体地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上一篇:抽象力 下一篇:抽象一般的社会劳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