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工厂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6页(1248字)

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工厂是以机器生产为基础而产生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即用机器和机器体系代替手工工具,有组织的机器体系是劳动资料变革所取得的最发达的形式。随着劳动资料的这种变革的完成,手工工场也过渡到工厂。

资本主义工厂的特征是机器对工人的支配和统治。这种人和物的颠倒关系,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工厂的实质。它随着机器的不断完善和采用,得到了很明显的表现。

(1)在工厂内,工人是机器的附属物。随着机器代替手工工具,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也从工人身上转到了机器上面。因此,在工厂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技术基础消失了,代替手工业生产所特有的专业工人的等级制度的,是机器的助手所要完成的各种劳动的平等和均等的趋势。虽然工厂也有分工,但这种分工只不过将工人分为实际操作工作机的工人和这些机器工人的单纯下手,他们专门服侍一台局部机器,使自己从小就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在劳动过程中,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

这种情况,从社会意义上说,不仅使工人的劳动力贬值,更为重要的是使劳动完全依赖于资本,使工人变成机器的有意识的附属物,从而最终确立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隶属。

(2)机器成了资本驾驭劳动的权力。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完全改变了劳动的内容,现在工人不过看管机器,侍候机器而已。工人的局部技巧在机器面前其作用消失了。智力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在机器大工业阶段终于完成了。现在机器在劳动过程中作为资本,作为支配和吮吸活劳动力的死劳动而同工人相对立。

“科学、巨大的自然力、大规模的社会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构成主人的权力。”(法文版1·427-428)

(3)机器劳动创造了一种资本家专制的兵营式的纪律。

由于工厂的全部运动不是从工人出发,而是从机器出发,因而工人在技术上必须服从劳动资料的划一运动(见23·461、463)。各种年龄的男女个体组成的劳动体的特殊构成,创造了一种兵营式的纪律,这种纪律发展为完整的工厂制度。

然而这是资本家的专制制度,资本家是绝对立法者,他随心所欲地颁布、修改、补充法规。“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23·465)在这种专制制度下,“奴隶监督者的鞭子被监工的罚金簿代替了”(23·465)。

(4)工厂成为“温和的监狱”。

机器生产为节约生产资料创造了条件,但这种节约在资本家的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的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的系统掠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