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229页(3351字)
由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目的,应用机器对工人阶级造成种种后果。
(见23·46())从劳动过程看,机器是一种生产工具,它的使用可以起到节约劳动,减轻劳动消耗的作用。但住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约劳动,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23·408)
(1)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首先使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表现在:
第一,扩大了资本的剥削领域。
由于机器使生产过程简单化,即使体质较弱、只要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就能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这样,资本不仅剥削工人家庭中的成年男工,而且使工人家庭全体成员不分男女老少都受资本的直接统治。
第二,提高了资本的剥削程度。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机器把工人家庭的全体成员都抛到劳动市场上,就把男劳动力的价值分摊到他全家人身上了。因此,机器使男劳动力贬值了。
第三,使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契约发生了革命。
从前,在劳动市场上,资本家和工人都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自由地按照契约进行劳动力的买卖。现在,工人为生活所迫,还出卖妻子儿女的劳动力,成了“奴隶贩卖者”(23·434)。这就“使全部交易本身失去了自由人之间的契约的外表”(23·436),表面上的平等、自由也不存在了。
(2)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成为延长工作日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机器的使用为资本家延长工作日创造了新的条件。因为机器作为劳动资料,它的运动和活动,可以离开工人而独立,如果没有在工人身上遇到自然的界限——人本身的体力和意志的限制,机器能够“成为一种工业上的永动机”(23·442),它可以昼夜不停地生产。
而且,在机器上劳动比较简单,女工和童工比较温顺驯服,再加上失业工人对在业工人的压力,这就为资本家打破工人的反抗,延长工作日,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人身条件。
另一方面,机器的使用又为资本家延长工作“创造了新动机”(23·442)。
第一,机器发挥作用的时间越长,生产的产品越多,转移到单位产品中去的价值就越小,同时,机器再生产时间也就越短。
如果两台同样的机器,其中一台机器的工作日比另一台长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前者的机器价值的再生产要比后者快一倍,吸收的剩余劳动也比后者大一倍。因此,尽量延长工作日,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机器在使用中会发生损耗,这种损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形损耗(物质磨损),指机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而引起的损耗;另一种是无形损耗(精神磨损),指机器、设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贬值。
资本家为了尽量减少机器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总是尽量地延长工作日,提高机器利用率。
第三,延长工作日,能够在不增加机器、厂房等不变资本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不仅剩余价值增加了,而且榨取剩余价值必需的开支也减少了。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更增强了资本延长工作日的动机。
第四,首先采用新机器的个别资本家,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当新机器被普遍采用后,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因此,在机器生产还被垄断的这个过渡时期,利润特别高,而资本家也就企图尽量延长工作日来彻底利用这个‘初恋时期’。高额的利润激起对更多利润的贪欲。”(23·446)
第五,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剩余价值率和同时使用的工人人数。一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量是一定的,当他加大不变资本来使用机器,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率时,可变资本,从而同时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就相应地减少;前者增加剩余价值,后者减少剩余价值。因此,“利用机器生产剩余价值包含着一个内在的矛盾”(23·446)。为了弥补可变资本减少而发生的损失,资本家也要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日。一旦机器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随着机器在一个工业部门普遍应用而成为所有同类商品的起调节作用的社会价值,这种内在的矛盾就会表现出来;但正是这种资本没有意识到的矛盾又重新推动资本拼命延长工作日,以便不仅增加相对剩余劳动,而且增加绝对剩余劳动,来弥补被剥削工人人数的相对减少。
总之,机器本来是缩短工作日的有力手段,但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结果,它竟成为把工人及其家属的全部生活时间变成资本支配的增殖资本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而且把工作日的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都扫除干净。
(3)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强度。
工作日的无限延长,不仅会遇到工人的反抗,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在工作日不能外延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具有了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资本家是靠提高劳动生产力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这时,工人的劳动消耗并不增加,其结果是使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也相应地降低,剩余价值相应增多。一旦强制缩短工作日,资本就迫使工人在同样时间内增加劳动消耗,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更紧密地填满劳动时间的空隙,在11小时甚至10小时内要消耗过去12小时消耗的劳动量。
于是,在相同的剩余劳动时间内,劳动强度愈大,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愈多,这同样达到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但“相对剩余价值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23·449)由于劳动强度的提高,同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量增加了,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也增大了,因此不会引起单位商品价值的下降,也不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但同样可以达到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目的。这样,所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在性质上就变成了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一种是扩大工人的劳动范围,即扩大工人看管机器的台数。
劳动强化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长,而工人则大量失业和贫困;另一方面工伤事故增加和工人健康遭受严重损害,使工人寿命大大缩短。
由于工作日延长受到法律的限制,资本往往会以劳动强度的增加来补偿时间上的损失,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
机器生产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不同的。
机器生产就其本身来说缩短了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
机器生产本身减轻了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
机器生产本身是人对自然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奴役。机器生产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为了掩盖资本主义使用机器所造成的矛盾和对抗,把机器生产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混为一谈。在他们看来,机器只能有资本主义的使用方式。
因此,他们把机器使用工人和工人使用机器看成是一回事,把工人反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说成是反对机器本身,谁要是揭露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的真相,准就是反对使用机器。
这完全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谬论。
总之,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机器变成了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统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