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经济秩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15页(808字)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

经济秩序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反映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以后,旧的经济秩序会逐步消失,新的经济秩序会相应地建立起来。不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如此。

马克思说:“古代社会咒骂货币是换走了自己的经济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辅币。”(23·152)这里是针对古代社会的经济秩序来说的。在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真正的自然经济中,农产品根本不进入或只有极小部分进入流通过程,甚至代表土地所有者收入的那部分产品也只有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进入流通过程”(25·886)。“农民家庭差不多生产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食物、用具和衣服。只有当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向封建主缴纳实物租税以后还能生产更多的东西时,他们才开始生产商品;这种投入社会交换即拿去出卖的多余产品就成了商品。

诚然,城市手工业者一开始就必然为交换而生产。

但是他们也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他们有园圃和小块土地;他们在公共森林中放牧牲畜,并且从这些森林中取得木材和燃料;妇女纺麻,纺毛等等。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只是在形成中。

因此,交换是有限的,市场是狭小的,生产方式是稳定的,地方和外界是隔绝的,地方内部是团结的;农村中有马尔克,城市中有行会。”(19·233-234)这正是对古代社会经济秩序的生动描绘。

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也随着发展,市场也逐渐扩大起来,货币的权力也日益增大,于是古代社会的经济秩序逐渐发生了变化,旧的经济秩序逐渐被新的经济秩序所代替。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古代社会咒骂货币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

上一篇:经济形式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