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流通货币量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17页(909字)

商品世界的流通过程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的货币量首先随着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的增减而按同一程度增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量。如果每种商品价格已定,流通货币量就随着商品量的增减而增减;如果商品量已定,流通货币量就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

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同金(货币材料)本身的价值一起变动。金的价值降低,商品价格就相应地提高;金的价值提高,商品价格就相应地降低。随着商品价格总额的增加或减少,流通货币量也随之按同一比例增减。无论商品价格的变动是反映实际价值的变动还是反映市场价格的波动,流通手段量所受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流通货币量还随着货币(不论是作为流通手段还是作为支付手段)流通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定时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流通货币量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

支付集中的情况出现后,需要偿付的只是互相抵销后的差额,因而节约了支付手段,相对减少了流通的支付手段量。总之,“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来流通的货币的量的运动,是由商品形态变化,由商品形态变化的范围和速度决定的”(25·358)。由于商品流通在规模、价格和速度方面经常变动,商品流通需要的货币量也在不断增减。

为了使实际流通的货币量总是同流通领域的饱和程度相适应,一国现有的金银量必须大于执行铸币职能的金银量。这个条件是靠货币的贮藏形式来实现的。当商品流通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增加时,贮藏货币的一部分就会加入流通过程,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当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成为贮藏货币。因此,流通的金属货币量不会产生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一国年产品借以流通的货币量是社会原有的和逐渐积累起来的。

流通货币量也指一国现有各种货币的总量。

马克思在阐明借贷资本的量和通货的量不同时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这个量的一部分,构成银行的数量不断变动的准备金。”(25·565)

上一篇:流通费用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