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
书籍:企业管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46页(548字)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其1776年出版的重要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
劳动分工理论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经济理论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
他认为,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举例说,由一个人制别针,所有的工序都由他自己完成,每天连20枚都做不出。而在一个只有10个人的小工厂里,由10个人分别完成各道工序,每天可以制造4800枚针,平均每人每天制造480枚。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第一,工人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他认为,一个社会可以因各行各业的分工协作而使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生产的大量产品换得其他行业工人生产的大量产品,即达到社会的普遍富裕。一个社会的富裕程度与社会分工程度成正比。
他认为,分工的出现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一种人性倾向所缓慢而逐渐形成的必然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即分工起因于交换。
因此,分工的程度也受市场广狭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