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111页(854字)

确定整个的长远目标、完成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的总体谋划。

该词源于战争,意为将军指挥军队时应该具备的素质或技能。中国古代军事着作中也有不少战略方面的着作,最着名的《孙子兵法》就是一部世界闻名的战略杰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毛泽东精辟地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

”1965年,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H.I.Ansoff)的着作《企业战略论》出版,企业经营学中开始应用“企业战略”一词,而且从那时起,战略一词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文化、体育竞赛等领域。

战略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整体性。由于战略是以组织全局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因此,它必须关系到组织的整体、关系到组织与其所处环境的联系,而不仅是组织的某个局部,这是战略的全局性在空间上的表现。(2)长远性。

战略关系到组织发展过程中前后各个阶段的联系,它必须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组织总目标的实现为归宿,并以组织目前的现状为起点,进而考虑不同阶段的战略步骤及其推进,这是战略的全局性在时间上的表现。

(3)指导性。战略是关系到组织全局的发展规律,它必须对组织的行动具有指导性,即必须指明组织行动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方针、模式或主线,这是战略的规律性的表现。(4)相对稳定性。

战略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这是战略的指导性或规律性所决定的,同时,战略的展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应该在基本方针、模式或主线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战略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战略不同于战术。一般来说,战略与战术主要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毛泽东认为:“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战术是组织局部性的指导规律,它是为了贯彻战略而对具体行动的合乎规律的运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