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223页(1337字)

社会组织(例如企业)为实现其建立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获得效果的过程,它是组织动机、行动和效果的统一。

评价组织行为应从整个行为过程的统一性来考察。动机不好,效果也不好的,是恶劣的组织行为;动机虽好,但行动不对、效果不好的,是不良的组织行为;动机不好,但行动所引起的效果可能是好的,也是不良的组织行为,因为它的效果是偶然的、短暂的;只有动机好、行动对、效果好,才是良好的组织行为。

与个人行为相比较,组织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不是组织成员的单独个人行为。组织成员遵照组织的意志和行为规范所进行的活动,体现了组织的意志,其行为后果由组织负责。(2)组织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组织行为的动机是根据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不同的宗旨引发出不同的动机,从而采取不同的行动,获得不同的效果。(3)组织行为的效果具有双重性。现代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行动效果必然对社会发生影响。组织行为的效果包括实现组织宗旨的效果(例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对社会产生的后果(社会效果)两方面。(4)组织行为是组织成员的协作行为。

每个组织成员的行动效果是全体组织成员协同行动的结果,离开了其他人员的协作,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难于取得应有的效果。

组织行为作为一种整体行为,由全体组织成员的行为组成。

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础,离开了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就不存在(参见“个体行为”)。(2)群体行为。包括正式组织群体的行为和非正式组织群体的行为。

它是群体成员的个体行为的集合,形成群体力量,相互协作,完成组织的整体行为(参见“群体行为”)。(3)领导行为。对全体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行为,对整个组织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参见“领导”)。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及领导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是行为科学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发展。组织行为学吸收了大量相关学科的成果,对组织行为学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其次是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领域:(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认知、价值观、个性、态度)的认识,对人的需要之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个体行为研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基础。(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是组织的基层单位,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重大影响,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

(3)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4)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诊断、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

(5)对组织环境的研究。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组织与社会之间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