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243页(833字)

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效率,是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成果与其付出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它反映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使用价值的能力。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产量表示法,就是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表示,即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其公式为:

它说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另一种是时间表示法,就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其公式为:

它说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反比,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减少。

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劳动报酬制度、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熟练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形式,以及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等。

不同的人员范围和不同的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不同的经济内容,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消耗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称为个人劳动生产率;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消耗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称为企业劳动生产率。上述两者都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以全社会或部门平均劳动消耗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称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或部门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生产、扩大社会积累的主要手段,也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

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装备水平,改善生产劳动组织,激发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