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385页(1248字)

简称GT,是一种以零件结构和工艺相似性为基础的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生产的有效方法。

它是一种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获得大量流水生产效果的生产组织形式,既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技术,又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技术。实践表明,产品在加工制造中,存在着批量法则,即同类产品生产批量越大,越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质量稳定可靠,或成本降低。然而大批量生产与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有矛盾,成组技术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不同零件之间在结构上和工艺上客观存在着相似性,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相似性分析,把在结构、尺寸、工艺方法、加工路线、加工设备、工艺装备上具有一定相似特性和相似程度的不同零件归类成组,以零件组为对象,加以处理,使原来单一的、分散的零件形成最大限度的加工批量,取得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相似性是成组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包括产品或零件的几何形状、结构特性的相似性,制造零件工艺相似性,机器设备、工艺装备的相似性,控制管理的信息手段和协调机能的相似性。

成组技术的理论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到了50年代,苏联的米特洛夫工程师提出了以工序成组为主的成组加工。1958年发表了《成组技术革新的科学原理》。

60年代成组技术传到欧洲,联邦德国阿亨大学的奥匹兹教授发表了许多有关论文,对成组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组技术工作的内容:(1)对企业生产的全部零件,按上述几个相似性,依据一定的分类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编码,并按一定的相似性程度划分建立相似零件图册;(2)根据零件分类编码和零件组的划分建立相似零件图册,设计指导资料和零件设计的自动检索系统,用来指导产品零件的设计工作;(3)按照成组加工的要求改进工艺设计工作,制定成组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选择和设计制造成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实行工艺要素的标准化;(4)根据零件的分组情况和成组工艺规程,建立成组生产单元、成组流水线或成组生产车间,进行成组生产设备布置和工作地的重组;(5)按照成组工艺文件、成组生产单元和成组流水线来制定和实施与成组生产有关的作业计划,组织生产,并相应地做好劳动组织、定额、核算等工作。

零件分类上有许多形式,如视检法、生产流程分析法、编码法等。分类编码系统主要有:布列希分类编码系统、奥匹兹编码系统、日本KK分类编码系统、我国的机械工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JCBM-1)。

成组技术的应用对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带来极大推动。它可以简化生产技术准备内容,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缩短任务周期,降低有关费用。它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批量,使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为适应市场需求创造了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