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448页(1526字)

企业职工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生产(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等选定题目,自愿结成的群众性非正式或半正式群体,是一种职工参与的重要形式,在我国一般称为质量管理小组。

近年来,也有些企业将之称为CS(顾客满意)小组、TCS(全面的顾客满意)小组等。QC小组最早出现于日本企业中,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国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QC小组通常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人数一般为3~10人,最多不超过15人。小组成员并不局限于生产现场、施工现场和服务现场的工人和服务人员,也包括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小组活动的内容大致包括:(1)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实际能力。(2)针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保证安全、改善管理、设备维修、环境保护、班组建设、新品开发等展开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和攻关活动。

(3)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组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发表。

QC小组大致可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攻关型”和“服务型”四种类型。(1)“现场型”QC小组,主要以作业(生产、施工、服务)现场的职工为主体组成,它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施工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保证安全为目的。

由于这类小组选题集中,对象明确,活动比较容易见效,成果比较直观,因而是最普通的一种类型。

(2)“管理型”QC小组。一般以管理人员为主体组成,选题集中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市场预测、目标制定、管理程序的改进、工作标准的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

(3)“攻关型”QC小组。一般由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联合组成,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常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瓶颈”问题为目的。

这类小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但一旦取得成功,所取得的成效也会很大。(4)“服务型”QC小组。

一般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职工为主体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为目的。

QC小组活动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主张信任每个人,重视每个人,发扬协作精神,创造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力求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QC小组与企业中的班组和技术革新小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出QC小组活动自身的特点:(1)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活动经过常年的积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鲜明的自主性。QC小组不受行政命令和班组岗位的限制,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鼓励大家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多作贡献。(3)明确的目的性。QC小组就是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和所在岗位、班组的职责,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为目的。

(4)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活动依靠大家出点子、想办法,平等相处,群策群力,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专制,不搞一言堂,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5)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活动不单靠主观愿望,而是依靠科学,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把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操作经验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组织全员参加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强团结和合作;有利于传播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上一篇:信得过班组 下一篇:QC问题解决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