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7页(616字)

全称爱沙尼亚共和国。

1940年前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年8月加入苏联。1990年3月宣布恢复主权,1991年8月宣告独立,并开始向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过渡。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00万(1998年),其中爱沙尼亚族占65%,首都塔林,货币名称独立后为克朗。主要自然资源为油页岩,年产3500万吨,占前苏联该项产量的80%。

在油页岩加工工业基础上发展起电力工业,1989年发电量为176亿度,人均发电量列世界前茅。但矿产资源、生铁和铁矿石及天然气储量很低。森林占国土面积的3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第二位,农业和渔业创造全国15.6%的社会总产值和14%的国民收入。畜牧业发达,占农业总产值约70%,人均肉产量约为140公斤,奶800多公斤。种植业主要为畜牧业服务,大部分耕地种植饲料作物,其余种植大麦、黑麦、小麦、土豆等。经济作物有亚麻和甜菜。轻工业和食品工业较发达。

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高。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4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1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39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87位。

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32.08亿美元,进口额为47.5亿美元,1996年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为159%。

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2.66亿美元,外债总额6.58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98年,其国际储备总额为8.13亿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