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30页(683字)

【名称出处】:《福建省海洋调查初报》

【概况】:

基源 为鲬科鲬属动物鲬的除去内脏全体。

原动物 鲬Platycephalus indicus(Linnaeus)

形态 体长99~360mm。体长形,平扁,向后渐尖;体长为体高8.6~11.7倍,为头长3~3.5倍。头很平扁,稍宽大,棘梭很低,头长为吻长3.6~4.2倍,为眼径6.6~8倍。吻钝圆;左右鼻棱无棘;眶前骨有辐状棱,下缘有3钝棘。眼小,侧上位。眼前棘三角形。

顶枕棱后端有1钝棘。眼后棱三段。眼下棱2条。两鼻孔距眼近。

口中等大,前位,达眼下方,下颌较长。上下颌及犁、腭骨有绒状牙;左右犁骨牙群连为横月形。

舌薄、游离。前鳃盖骨角2棘,下棘较长。问鳃盖骨膜有1皮突。鳃孔侧位,达眼下方。

鳃盖膜微连,不连峡部。鳃4。假鳃发达。除吻部及头腹侧外,均有弱栉鳞。侧线前方较高。背鳍分离;第1背鳍始于鳃孔后上方,前方有2、后方有1独立小棘,第2背鳍不达尾鳍,与臀鳍对称。

胸鳍短圆形,侧下位。腹鳍胸位,略过肛门。

尾鳍截形。背侧黄褐而常有7~8横暗斑及许多小黑点;腹侧淡黄。

鳍黄色,除臀鳍外,都有小黑点或大黑斑。(图见《中国动物图谱·类》.269页.图538)

生境与分布 为近海底栖肉食性鱼。

分布于中国各沿海。

【药性】:

主治 慢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哮喘,促进伤口愈合。

上一篇:鲫鱼藤 下一篇:熟地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