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实用儿科药物手册》第350页(1075字)
【作用用途】:
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起作用,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减少核酸的合成,干扰疟原虫的繁殖。用于良性及恶性疟的治疗,也可作症状预防;另外有抗组织内阿米巴作用,用于阿米巴肝脓肿和肺脓肿;对华枝睾吸虫病、肺吸虫、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也有效;还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酒糟鼻等的治疗。
【剂型用法】:
①片剂:0.25g/片。治疗:小儿首剂25mg/kg,隔8小时及第2日、第3日各服12.5mg/kg;成人首剂1g,隔8小时及第2日、第3日各服0.5g;极量1g/次,2g/d;与伯氨喹合用,只需1日服本品1g。预防:小儿每次12.5mg/kg,成人0.5g/次,均每周1次。结缔组织病:0.25g/次,1~2次/d。脂溢性皮炎:0.25g/次,2次/d,皮损恢复后,减半量维持。阿米巴病:小儿第1日、第2日每日20~30mg/kg,分2~3次口服,以后每日10mg/kg,分2次口服,连服14~20d;成人第1日、第2日0.5g/次,2~3次/d,以后0.25g/次,2次/d,连服14~20d。②注射剂:125mg/支(2mL)、250mg/支(2mL)。小儿第1日30~40mg/kg,第2日、第3日用10~15mg/kg,静脉滴注;成人第1日1.5g,第2日、第3日0.5g/d,静脉滴注;或每次2~3mg/kg,1次/d,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mg/mL,小儿以10~20滴/min速度滴入,成人以40~50滴/min速度滴入,肌内注射以注射用水稀释4倍后缓慢注入,小儿一般勿用。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用于凶险发作或重型疟疾治疗。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头晕、头痛、耳鸣、皮肤瘙痒、烦躁,较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发生视网膜炎、皮疹、皮炎、白细胞减少,偶可引起心律失常、药物性精神病。
【注意事项】:
①孕妇慎用。②氯喹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由于耐药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摄入氯喹浓度仅为敏感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摄入浓度的1/2~1/7,从而导致抗疟效力减低,宜注意。③如与伯氨喹联用作根治疗法时,不良反应则较严重,若改为先后序贯应用,则可减轻不良反应,且不降低根治率。④不宜与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合用;与保泰松合用易引起过敏性皮炎;与呈酸性药物(如氯化铵)合用可增加排泄,降低氯喹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