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55页(633字)

18世纪初叶俄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统称。

是在彼得一世(Петр Ⅰ,1672~1725年,1682~1725年在位)的倡导和组织下进行的,故称。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加国家实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广泛领域。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是:(1)发展工场手工业。

国家投资建立各种手工工场,多方鼓励和扶植私人创办手工工场,允许他们无偿地占用国有土地,给他们各种免税、免役优待,以及补贴、贷款等。1721年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作工人(但不得将农奴与工场分开出卖)。

为了提高俄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技师,帮助创办各种官办工场,允许外国人直接在俄国开办工场。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奖出限入。

但限制出口本国工业需要的原材料,以保护本国工业。(2)进行币制改革。采用十进位币制:1银卢布=10格里文尼克=100戈比。同时将戈比由银铸币改为铜铸币。

银卢布可与欧洲国家通用的3克银币同样流通。国家垄断铸币权,禁止将金银运往国外。

(3)扩大税种,增加税收。

将税目增至30多种。

连结婚、过生日,甚至留胡须都要课税;将按户计征的户头税改为按男丁人数计征的人头税。(4)实行不动产一子继承制。

此外,在国家机构、海陆军建制、政教关系、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初步发展,增强了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