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惕夫之谜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80页(1416字)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而提出的一项反论。

按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应该进口密集使用该国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出口密集使用该国所富有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一个劳动力众多而资本缺乏国家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一个资本充沛而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应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运用多商品多国家多生产要素的扩大的国际贸易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的进出口资料进行了分析,于1953年在《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重新考察》一文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美国这个通常被认为是富有资本而缺少劳动力的国家,并不是主要地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在其出口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例;在其进口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从而正好与要素禀赋论所预言的情况相反。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论证。

在经验研究方面,西方经济学家既研究了美国其他某些年份的投入产出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也研究了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资料,并且得出了很不相同的结论。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符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例外的是少数,而这少数例外又同美国有不解之缘。

在理论方面,西方经济学家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偏好论。这种理论把里昂惕夫之谜归因于美国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一种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独特嗜好。

第二,要素密集逆转论。里昂惕夫之谜之所以有效,一是因为美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与国外不同,二是因为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缺乏替代性。在美国,资本便宜,劳动昂贵;在国外,资本昂贵,劳动便宜。在美国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外国可能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美国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外国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而,实际情况并不与要素禀赋论相悖。第三,贸易壁垒论。这种理论认为,美国政府为了保护非熟练工人集团和半熟练工人集团,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实行比非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更严格的限制政策,高筑进口壁垒,从而人为地压低了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率,抬高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率,结果美国的进出口结构形成了里昂惕夫之谜所描述的那种景象。第四,人力资本论。

按照这一理论的观点,资本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人力资本,另一类是非人力资本。因此,在计算产品成本的资本含量时,既要考虑非人力资本的含量,又要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含量。

美国在技术水平上居世界前列,劳动者技术水平较高,体现着更多的人力资本。考虑到这种因素,则美国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资本密集型色彩。

第五,自然资源论。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缺点是,将生产要素仅仅归结为资本和劳动,然后将一切产品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一切生产部门分为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从而不可能对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做出全面的解释。这是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生产要素应分为四种,除资本和劳动之外,还有土地和自然资源。

以美国而论,它有广袤的土地,但某些自然资源却已耗尽。某些被里昂惕夫视为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实际上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如农产品;某些被视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产品,实际上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如木材和矿产。

因而,只要对要素禀赋论作这样的修正,那么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普遍适用的。

上一篇:累进税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