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663页(697字)

二战后,英国历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用扩大财政赤字、鼓励私人消费和刺激投资等办法来提高社会总需求。

这种政策虽然曾起过推动经济增长和缓和失业的作用,但却导致了财政赤字剧增和物价上涨。撒切尔出任首相后,却反其道而另辟蹊径,率先把英国作为货币主义的试验场所。其主张体现在以下具体政策中:(1)反通货膨胀政策。

认为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着手,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同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这是该政策的基石。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是削减公共开支和紧缩信贷。

为此,政府在它的第一个财政预算中制定了“中期金融战略”。提出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目标。

(2)反对国家干预政策。

撒切尔坚决反对工党所主张的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提倡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一个有利于私人企业发展的气氛和环境。

对此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精简政府机构和缩小某些政府机构的职能;二是减少对亏损企业的资助;三是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3)改革税收制度。

英国人的税收负担原是欧洲国家中最重的。保守党政府在1979年6月的第一个预算中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原来的33%降为30%;对高收入者征收的最高税率由83%降到同西欧其他国家大体相同(60%)的水平。征税起点从8000英镑提高到1万英镑。但商品的增值税由原来的三级税率(8%,10%,12.5%)一律提高到15%。同时减征了投资收益税、土地开发税和公司利得税等。在撒切尔执政的11年中,由于坚持推行货币主义政策,以及开展科技革命和调整产业结构,通货膨胀受到控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