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干贸易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59页(523字)
19世纪50年代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资本在大洋洲从事椰干生产和销售的活动。
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上,动物油脂和美洲棉籽油供应不足,欧洲商人转而寻求热带植物油,以满足生产肥皂、人造奶油、炸药以及其他一些产品的需要。1856年,德国汉堡的戈德弗罗伊桑公司在萨摩亚群岛的阿庇亚(Apia)率先建厂生产椰子油并出口。此后20年间,该公司的代理机构遍布太平洋诸岛,西起马里亚纳群岛,东至塔希提岛。1879年,由于从事矿业投机失败和受普法战争的影响,公司破产,其主要资产由德商南太平洋群岛贸易和种植园公司接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取代了德国在太平洋椰干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统治此时椰干贸易的是利华兄弟太平洋种植园公司、伯恩斯·菲尔普(南海)公司等大垄断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南太平洋岛屿的椰干生产受市场的影响,产量波动较大,一般年产10万吨~15万吨。椰干贸易在南太平洋诸岛创立了一种最普遍的初级产品加工工业。
但椰干生产却因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经历着盛衰起伏的发展道路。
由于西方文化随之渗入,南太平洋岛屿原居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欧洲对南太平洋岛屿的影响逐步加深。
上一篇:要约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