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2:05:46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517页(665字)

讨论货币稳定和关税减让问题的国际会议,又称“世界通货经济会议”。

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之内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为缓和紧张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联盟根据1932年洛桑会议的决定,于1933年6月12日在伦敦地质博物馆大厅召开了这次会议,有美、英、法、德、意、日等66国代表参加。主要议题包括:(1)战债问题。虽然美国事先已经提出参加会议的先决条件是不在会议上讨论战债减免问题,英国首相在开幕词中仍要求首先解决战债问题并得到法国和意大利的响应。由于美国坚决反对,并以退席相要挟,结果以英国宣布偿付6月15日到期的1000万美元战债而告解决。(2)关税与贸易问题。美国提议各国将现行进口关税普遍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然后再降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日本等国也各有打算。

结果,美、英提案均未获通过。关于消除各种贸易限制、恢复自由贸易的讨论,也没有达成任何协议。(3)稳定货币问题,特别是稳定美元汇率问题。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稳定美元,以挽救本国的经济颓势。

美国为了提高国内商品价格以刺激经济,则坚决不同意稳定美元。双方相持不下,会议陷入僵局。7月27日,会议宣布暂时休会。实际上此后再也没有复会。这次会议取得的惟一成果,是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产银、用银和存银国之间出售和收购白银的协定草案,并与有关7国签订了稳定和提高白银价格的协定,即《白银协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