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13页(507字)

【介绍】: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冶金学家。男,1902年出生,福建厦门人。曾在美国联合碳化物研究所、美国中央合金钢公司、美国机器翻砂公司任工程师、冶金室主任。在重庆炼铜厂、炼钢厂任厂长,重庆电化冶炼厂任总经理,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组副组长。解放后,历任重工业部顾问、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所长等职。1921年留学美国柯勒拉特矿业学校。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冶金和化工领域的研究。1950年回国后根据我国资源和国情,结合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提出许多适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50年代初首次提出高炉采用“高压、高风湿、高湿度”的新技术。在攀枝花钛铁矿高炉冶炼综合利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新技术、竖炉炼磷和钢渣磷肥、包头稀土合理利用等项科研中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是国内外最先提出将计算机应用于化冶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是超高温化冶新技术的倡导者。

主要着述:《论强化高炉冶炼过程的基本问题》、《高炉炼铁过程的新观念》、《论在中国采用吹氧转炉方法炼钢问题》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