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0页(1164字)
资本主义生产和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又称空想社会主义。
它从产生到最高的发展,经历了如下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6~17世纪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T.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和T.康帕内拉(Tommaso Companella,1568~1639)。
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幻想地描绘了消灭剥削制度和实行财产公有的理想国家。莫尔在1516年写成出版的《乌托邦》(Utopia)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并因此而把空想社会主义称为乌托邦社会主义。
第二个时期是在18世纪获得重要发展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摩莱里(Morelly,1700~1780——生死年月不详,这是传说的大约时间)和G.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
他们认为,不仅应当消灭阶级特权,而且应当消灭阶级本身。但他们企图通过普遍平均的办法来达这一目的,以致在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
第三个时期是在19世纪初的最高发展时期。
这时出现了H.G.R.圣西门(Henri Claude de Rouvroy Saint-Simon,1760~1825)、C.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和R.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对资本主义作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断言资本主义并非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而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对未来社会制度作了天才的具体描绘和猜测,其中包含有许多积极的思想和结论,如提出了要消灭私有制、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生产要以满足需要为目的、劳动将不是沉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以及要消灭三大差别、国家要消亡等观点和猜测。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启发工人觉悟和推动历史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成为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但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从唯心史观出发,并未真正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和个别天才人物身上,并企图通过宣传、示范来达到目的,因此,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含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而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它也就愈益失去积极意义和原来的阶级基础,而逐渐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