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76页(627字)

向量误差纠正模型是由Phillips(1954)和Sargan(1964)首先提出,而后由Engle & Granger(1987)完善的。

模型的主要原理是:

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经济变量(如消费与收入,工资与物价等)之间常常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就短期而言,它们可能是不均衡的。但一个时期中不均衡的部分(均衡误差)将在下一时期中得到校正。例如,一个时期中的价格变化可能依赖于上一时期的超额需求。

对任意的经济变量向量Xt,若存在非零的常数向量α,使得α′Xt=0成立,就称Xt的各分量是均衡的。

若Xt非均衡,则称△(α′Xt)=α′△Xt为均衡误差项。短期非均衡的Xt可以是长期均衡的,只要存在β使得序列β′Xt是平稳的。

这样,具有协整性的Xt一定是长期均衡的。

对于误差项α′△Xt,可以用具有协整序列线性组合的滞后β′Xt-1(误差校正项)来拟合,即可以考虑回归

α′△Xt=-rβ′Xt-1t

其中εt为一个平稳的多元随机扰动项。

这样,向量误差纠正模型的实质就是调节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一种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