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方程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58页(410字)

是由以歇尔、A·C·庇古等为首的一批英国剑桥大学的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需求时提出的货币需求等式:Md=KPY。

由于费雪方程式忽略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际是选择以怎样方式保持自己财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

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亦是如此。

他们因此得出剑桥方程式,其中Y代表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又称做“马歇尔系数”)。在古典经济体系中,工资价格充分弹性所致的充分就业假设,使得Y在短期保持不变,从而该等式也是一种货币数量说,但和费雪方程式相比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是费雪货币需求理论的自然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