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64页(537字)

货币供给虽然增加,但却由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从而不能使利息率水平降低的情况,亦称“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灵活偏好理论认为,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和利息率的高低。因此,对于任一收入水平而言,利率越高则货币需求越小,利息率越低则货币需求越多,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反向函数(参见投机动机货币需求条目)。

而货币供给则是由政府当局所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函数不变时,货币供给额的增加会降低利息率;反之则会使利率提高——这是在凯恩斯关于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分析中,由于经济主体把财富在货币和债券之中进行合理分配的行为所导致的。但是灵活偏好作用使利息率的降低总有一个限度,如果当利息率下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之后,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不可能再往下降时,人们将不再购买债券,无论有多少货币供给,均会以货币形式持有,故此时货币需求便完全富于弹性,灵活偏好曲线(货币需求曲线)表现为水平线,无论货币供给量如何增加(MS曲线外移),利息率也不可能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本人未提出过“流动性陷阱”,该名词是凯恩斯学派以后发展的,其目的在于说明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