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性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68页(384字)

商业银行贷款理论之一,1918年由H·G·莫尔顿(Moulton)首倡。

这一理论认为,把可用资金(存款)的一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和证券,可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要:流动性需要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的债券等)。当时美国政府证券的迅速增长,为这种证券需要(或第二准备金)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转换理论的实际运用,增加了新的流动性来源,并且证明银行可发放较长期的贷款,这样就延长了各种贷款的平均期限,从而为银行的证券投资、不动产贷款和长期贷款打开了大门。但是该理论同样具有局限性:对单个银行说来是正确的东西,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未必正确。

当一个银行需出售资产增加流动性时,却可能找不到适当的买主,除非中央银行立即向市场提出订单。此外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的全面流动性风险。

上一篇:邮政储蓄 下一篇:预期收入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