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货币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40页(596字)

关于使用固定汇率或某种共同货币的货币区所需条件和适度范围的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曼德尔(R.Mundell)和麦金农(R.I. Mckinnon)于20世纪60年代初所提出并得到广泛的讨论。当时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可以在一些国家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际因素,包括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开放程度、产品结构多样化等;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如通货膨胀率趋同、金融政策一体化等。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与现实中地区货币一体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密切关系。从理论上说,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与一国货币相类似,仍然是货币的供求关系、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的控制及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协调等。

从实践上看,主要是分析参加共同货币区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及付出的代价等问题。参加国获得的利益主要是可以减少国际贸易和汇兑的成本,避免区内国家货币之间汇率波动对各国经济的冲击,有利于价格水平的稳定。

代价是参加国失去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发展和稳定本国经济的权力等。对于共同货币区来说,问题主要是如何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和负担等。

从当前的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实践来看,欧元的启动既是欧洲货币一体化长期发展的丰硕成果,又给适度货币区理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一块试验田,并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前程投下一缕阳光。

上一篇:汇率目标区 下一篇:欧洲货币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