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恶化型增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61页(898字)
由于大国能通过贸易来影响商品相对价格比率,所以要素禀赋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就不仅从生产和消费上对贸易发生影响,而且也能通过改变贸易条件来影响贸易和福利。
当增长所造成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要超过增长所带来的福利增加效应时,就会造成所谓“福利恶化型增长”。埃奇沃思(Edgeworth)首次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巴格瓦蒂(J.Bhagwati)在其1958年的《福利恶化型增长:一个几何注解》一文中对之进行了形式化的分析并命名。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种情形。
如图中,增长之前该大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PPF0,假设现在劳动力禀赋增加,PPF0变动为PPF1,如果现在贸易条件(TOT)保持不变,仍为TOT0那么新的生产点在E1,新的消费点在C1,增长后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由CIC0提高到CIC1,是为增长的福利效应(welfare effect)。而现在由于该国为大国,劳动力增加使该国能够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B,故在国际市场上B的价格会下跌,引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TOT1,在这样的贸易条件下,生产点为E2,消费点为C2,所达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2甚至比增长前还要低。
换言之,增长反而使该国的福利恶化了。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出现通常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增长必须发生在本国丰裕要素密集型的出口部门;②该国出口的扩张能够导致贸易条件的显着恶化,即该国必须是大国;③B产品的进口国对该国B产品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这样当该国B产品的出口供给增加时,国外对之的需求并没多少增加,过剩供给才能使价格猛跌至很低的水平;④该大国高度依赖于对外贸易,这样贸易条件的显着恶化才能导致国家福利的大幅降低。
实际经济生活中“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例子很少,它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推演出的可能,但反过来也在实践中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引以为戒应当避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