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适度人口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28页(359字)

早期的理论认为,人均福利最大化的人口就是“福利适度人口”。

1955年,米德把“社会福利”引入适度人口分析,如果人口增长本身就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福利,那么福利适度人口就会比以最高人均产量为基础的适度人口更大。这是因为人口增长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他认为,劳动力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都会增大社会效用,而社会效用的增长又是社会福利增加的重要源泉。

1974年,阿瑟和麦克尼科尔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福利标准来探讨福利适度人口问题。同年,皮切福特在《人口经济学导论》和《经济增长中的人口》这两部着作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适度人口的模型。他认为,适度人口的定义应与人均最大福利相联系。

也有一些西方学者如朱利安·西蒙从微观角度来探讨福利适度人口问题,他称之为“生育福利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