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郊区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53页(467字)

是指人口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所出现的一种人口再分布态势,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地区扩散,又称“逆城市化”、“人口市郊化”和“人口圈外化”。

在理论上,一般可以将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聚”阶段,即人口向城市中心区集聚,既包括人口从圈外流向圈内——譬如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也包括人口从郊区流向城区。这些现象大多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初、中级阶段,其强度大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极”的扩散能力和吸纳能力,以及城市产业化和商业化对城市化的牵动能力。第二阶段是“扩散”阶段,即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或成熟阶段,由于城市中心地皮价格上扬、商业用途增加、居住空间拥挤危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交通通讯的发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城市人口的内部分布出现了新的态势——这就是居住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郊区的人口慢慢增加,而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这里的市郊是指围绕在中心城市以外又在城市圈以内的区域,圈外则指城区和郊区以外的广大区域。

上一篇:过度城市化 下一篇:人口周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