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分布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843页(612字)
亦称“次数分布”。
对原始数据资料按一定标志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同时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编制频数分布,一般是先将原始数据资料按其标志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成序列(array),然后将序列资料进行归类分组,列出各组的总体位数。
各组的单位数称为频数或次数;用百分数表示的相对频数叫做频率。下表为某工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日产量的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可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频数分布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常用的频数分布图有频数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和频数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直方图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构成。各长方形的底代表各组的组距,画在横轴上;各长方形的高代表各组的频数,用纵轴上单位数表示。
将直方图中各长方形上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图形,称为频数多边形图。图形两端应引至外侧的组中点与横轴基线相接。
根据上述频数分布资料,可绘制频数直方图和频数多边形图如下:
频数分布图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反映数据资料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