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登道夫的战争经济思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69页(788字)
指鲁登道夫关于总体战争条件下的经济模式理论和政策主张。
埃里希·鲁登道夫(1865~1937)是德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担任西线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军需长、东线第八集团军参谋长、东线德军参谋长、德国最高统帅部第一总军需长,成为德国国防军中仅次于兴登堡的第二号人物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其代表着作是《总体战》。
在这部着作中,他从研究现代战争的总体性质入手,提出总体战状态下经济运行模式及其政策主张。
所谓总体战,就是国家运用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使用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心理等各种手段,对敌国进行全方位作战的一种战争形式。
新的作战形式要求相应的经济模式。他根据总体战的要求认为,在经济方面需要在国家干预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平时经济战时化,即他所说的:“在经济范围内言之,武力与民族两方面亦非合而为有力之一体不可。”为了实现平时经济战时化、军事经济一体化,他总结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主要有:建立适应平时经济战时化需要的完备的财政信用制度;生活必需品实行自给自足;建立平战结合的现代军事工业体系;广泛推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普遍义务劳役制;建设战略后方交通运输网;等等。鲁登道夫的战争经济思想既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和总结,又是资产阶级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种理论准备。日本着名的国防经济理论家石井洋作过这样的评价:纳粹德国从1935年就兴起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其代表着作之一就是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战将鲁登道夫所写的《总体战》。鲁登道夫在《总体战》中所阐述的战争经济思想,在德国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和战争实施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因此,《总体战》也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略决策、战争经验和现代战争特点的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