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13页(1283字)

彼特(Joseph Alois Schompeter,1883~1950)的“创新理论”,就是他的“经济发展理论”。

和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家不同,熊彼特用其“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很大。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之后,又于30年代和40年代之交,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熊彼特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特征,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以一般均衡为出发点,将经济体系内在因素的发展作为推动体系本身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以“创新”概念为中心,把历史的、统计的分析紧密结合。

“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解释,并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①引进新产品或提供某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发掘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⑤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概而言之,就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在从事活动方法方面的这种历史的和不可逆转的变化就是“创新”。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不同于一般的经理,他们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有先见之明。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用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过程,试图把历史的发展和理论的分析两者结合起来。

在他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所以“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它,就没有资本主义,既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更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创新活动,强调经济发展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经济发展与垄断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三点可以说构成了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

创新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有时密集,有时稀疏,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

同时,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新”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有大小不同,因而所形成的周期就有长有短。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创新活动所起的作用。

这样,经济周期就不像他以前及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表现,或自发势力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痉挛,而是经济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

创新理论后来发展成两个分支:①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②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