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红军人物志

任弼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红军人物志》第167页(1743字)

【生卒】:1904~1950

【介绍】:

1904年4月30日生于湖南湘阴唐家桥(现属汨罗)。

原名任培国。1920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俄罗斯研究会介绍,赴上海作留学苏联的准备。

1921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秋回国。

1925年1月被选为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先后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代理总书记、总书记,并被选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代理总书记、总书记。1927年5月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抵制。

大革命失败后,8月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代表中央去长沙指导湖南省委工作。1928年初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同年夏在上海参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加强对湘、鄂、赣、闽等省农民武装暴动的指导,指出“创造乡村割据”的口号,参与决定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称红军。

7月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0月在安徽巡视工作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29年3月经营救出狱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同年11月于上海再次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获释后于1930年春到武汉,任中共长江局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3月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同年1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同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3年1月任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组织建设,发动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重视指导加强红军和苏区农村党的基层建设。

1933年5月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军区政治委员,领导组建红六军团。1934年7月任中共中央代表、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率部西征;8月率部突破敌人包围,抢渡湘江,转战黔东;10月与贺率领的红三军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后,任政治委员。与贺龙、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开展湘西攻势作战,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领导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兼湘鄂川黔军区政治委员。1935年11月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

在转移途中,一度开辟黔(西)大(定)毕(节)游击根据地。1936年6月率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初成立红二方面军,任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

坚决抵制张国焘反对中共中央的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干部的思想工作,促使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为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山城堡战斗。12月任中央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领导全军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保持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奠定了良好基础。1937年7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向中共中央建议,重新恢复我军的政治委员制度。1938年春被派往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40年3月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

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领导全党整风运动。1943年3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44年参加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作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委员会召集人,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4月参与主持召开中共七大,任大会秘书长,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带病参与重大军事行动的决策和组织筹建新中国的工作。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兼任中央直属支队司令员,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

1948年1月代表中共中央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随后指导了全国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组织的筹备和建立。

1949年4月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并被选为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50年10月24日因病逝世于北京。着有《任弼时选集》。

上一篇:任质斌 下一篇:中国红军人物志目录
分享到: